專家估計是燒味店員未徹底洗手或清潔砧板等原因造成
  建議市民食用前要徹底加熱
  羊城晚報記者 馬燦
  燒肉是經典的廣東風味美食之一,深受老廣的喜愛。不過,近日香港抽檢燒肉樣本,聲稱發現其含有金黃葡萄球菌,並從中找出28種菌株,且有食物中毒元凶腸毒素的基因。此事引發廣泛關註。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,目前廣州未發現此類問題。營養專家建議,市民應在正規食肆購買新鮮出爐的燒肉,食用前要徹底加熱。
  香港抽檢
  兩成可能已帶毒素
  由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抽檢50家香港燒味店的燒肉化驗,發現半數有金黃葡萄球菌,並從中找出28種菌株,當中近兩成帶有食物中毒元凶腸毒素的基因,意味著這些燒肉可能已帶毒素,因為部分細菌長時間存放在室溫下會釋出毒素,可令人嘔吐。
 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,根據《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》,即食食品樣本每克如含有或超過1萬個金黃葡萄球菌,其微生物質素即不可接受。一般情況下,每克食物含有超過10萬個金黃葡萄球菌,可產生足夠的毒素引致食物中毒。
 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對燒肉樣本做化驗,發現25個樣本有金黃葡萄球菌,並找出28種菌株,當中17.9%即5個菌株含腸毒素基因,另有一個菌株含可致傷口發炎的殺白血球素基因,3個菌株屬抗藥性。負責該項研究的理大護理學院研究員何浩文表示,金黃葡萄球菌通常存在於人類鼻孔、頭髮和皮膚,大部分菌株的基因來自人,“估計是燒味店員接觸燒肉前,未有徹底洗手或清潔砧板等”。
  室溫懸掛
  時間愈長細菌愈多
  燒肉在粵港澳的美食排行中有極高地位,此次香港燒肉檢出金黃葡萄球菌超標且含腸毒素基因,引起了市民的極大關註。
  燒肉中的病毒基因到底從何而來?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,燒味常經人手接觸,處理者若有皮膚病或手有傷口,會增加燒肉帶金黃葡萄球菌風險。
  現實中,大多數燒味店常在室溫環境下掛起燒肉待售,這樣做會強化菌種滋生。何栢良說,兩至三成金黃葡萄球菌含腸毒素基因,未必引致食物中毒,但燒肉經高溫烹調,待售時降至室溫,可能令腸毒素釋放,則易引發食物中毒,燒肉放在室溫的時間愈長,細菌愈多,“人一般進食1至6小時後,可導致嘔吐、腹瀉、胃痙攣等”。
  專家支招
  食用前要徹底加熱
  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市有關部門瞭解到,目前廣州市面上的燒肉合格率比較高,暫未發現香港所述的該類病菌個案。
  據悉,金黃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化膿性球菌之一,經常是通過化膿性炎症的人或帶菌者接觸食品後使食品污染,所以食品生產線上是不允許手受傷感染的操作工直接接觸食品的。
  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志英表示,防止金黃葡萄球菌污染食品,主要依靠食品生產製作全過程的嚴格控制,除了生產加工人員要控制污染外,還要註意在低溫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下貯藏食物,以防腸毒素形成。“食用前要徹底加熱。”馬志英說,食品被金黃葡菌球菌污染後,外觀正常,感官性狀沒有變化,容易被忽視,春、夏、秋季特別要註意,加熱是對付此菌的“撒手鐧”,一般對易污染的肉製品要煮熟燒透,確保殺死該菌。
  相關新聞
  廣州一酒家燒肉檢出致癌物
  廣州市食安辦這個月公佈了對餐飲服務環節的畜禽肉(生)、熟肉製品(自製)和食用油的抽檢情況:共抽取樣品200批次,經檢驗不合格1批次,實物質量合格率99.5%。
  其中,廣州市番禺區石碁太極酒家的自製燒肉被檢出苯並(α)芘超標,標準值為小於5.0g/kg,其實測值則是6.8g/kg。苯並(α)芘主要產生於煤、石油、天然氣等物質的燃燒過程中,脂肪、膽固醇等在高溫下也可形成苯並芘;經過多次使用的高溫植物油、煮焦的食物、油炸過火的食品、燒烤和煙熏肉製品等會含有苯並(α)芘。經醫學驗證,長期攝入苯並(α)芘具有致癌作用,比如肺癌、消化道癌、膀胱癌和乳腺癌等。
  廣州市食安辦建議,消費者在日常飲食中應少吃烘烤、熏制、高溫油炸食品。餐飲服務單位在熏烤、油炸食品時應改進烹飪工藝或方法,註意火候的掌握並避免食品直接接觸火焰。(馬燦)編輯:  (原標題:香港抽檢燒肉兩成或已帶毒素 廣州暫未發現此類問題)
arrow
arrow

    mo45mojqk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